【师生相对论】
编者按:随着里约奥运会的进行,从我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的表情包到网友们热议的“洪荒之力”“里约大冒险”,又一批网络流行语“横空出世”。网络流行语最大的用户群之一是学生,该如何审视这种流行?本期我们关注——流行语改变了什么
我个人最近10年对互联网语词做了笔记,这是一项业余爱好。我认为这10年来网络语言带来了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说到生存方式的变化,比如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段子”化了,即“段子化生存”,段子本来是一个相声术语,它是相声作品当中的一小节或者是一小段。历经10年互联网演变,段子已经成为大众业余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无段子无饭局,无段子无同学会,无段子无家庭聚会,几乎可以说是无段子无社交。
早年所谓“微博段子手,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局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在自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帮助下,人人都是段子手,最后段子的各种指标都在水涨船高。
关于修辞方式的变化,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网络语文是汉语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我仅列出三种修辞方式的变化与各位分享,它们是压缩、反转和迭代。
先说压缩,很多貌似无法压缩的词语或者是句子,被网友活生生地变成了压缩词,比如说大家都知道语死早(语文老师死得早)、高大上、不明觉厉等等。按照教科书上的这种语文修辞学,这些词是不能这样压缩的,但是大家就这么压缩了,而且传播范围非常广。
反转也是常用的修辞格,在互联网时代,反转修辞格的大量涌现也是有目共睹的,以2016年为例,有个字叫“撩”,大家都非常熟悉,最开始是撩妹,后来就出现了撩汉,附加词就是撩妹技巧、撩汉套路都出来了。撩的基本意向是撩逗,它的词性偏向于贬义,有轻薄的意思,但是它被网络化了以后,它所含的贬义已经从贬义转为中性,它并不完全是贬义了。
关于迭代,它本身是一个网络的专业术语,用这个专业术语描述网络语文的变化,我是想说,在今天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汉语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比如说2014年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在微信里面说:“难道‘众筹’真的不是‘要饭’的别称吗?”他这句话虽然很刻薄,但是也有一点道理,从语文上看,有的时候所谓的迭代变来的词仍然是换汤不换药。
互联网还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化,例子之一就是表情包社交,它最早是来源于QQ的表情包,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膨胀而飞速发展。表情包语文是一种图片语文,一种基于直观+注视合成的信息符号,2015年是它的爆发期,成了网络交流必备。
2015年11月牛津辞典选出的年度词汇就是一个表情图,就是那张喜极而泣的脸。牛津辞典在入选陈述里面说,根据一家公司的数据,这张笑哭了的脸是2015年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表情符,在英国网络各种表情使用率中占20%,在美国占17%,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细致入微的表达形式,跨越了不同的语言障碍,成为现代人最高频使用的单个有意义元素,在便利性与信息量上同时占优。
表情包的流行,我总结有两个原因:一是方便,在泛社交年代,秒表是刚需中的刚需;二是暧昧。在使用语境中表情包的使用,其实是既清晰又含混,既通行又个性。你发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在不同语意当中,它可以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所以它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