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资讯 > 正文

打造乡村学校“活校园”

时间:2019-06-19 16:0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顾松灿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让校园融入乡村,让乡村成为自然校园,把乡村学校建设成一个个“活校园”。

  抓住本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乡镇中小学近年来校校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而现在,这些学校又在区教体局局长蔡建红的号召下,推倒学校的“墙”,打开学校的“门”,把自然、人文资源搬进校园。期待深度融合后,让校园融入乡村,让乡村成为自然校园,把乡村学校建设成一个个“活校园”。

  在教育家陈鹤琴的故乡——上虞,众多乡村学校正以陈鹤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理念为引导,打造充满浓郁乡村气息、孩子们能“玩”在其中的自然化校园,让乡村校园的静态文化“动”起来。

  自然风光“搬”进了校园

  蔡建红认为,当今的孩子大多自小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的房子里,最缺乏的就是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校园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应该给他们留下带着浓浓乡情的校园记忆。

  春分时节,樟塘小学的“勤耘园”一派忙碌景象:六年级学生植树,为母校留下一片绿色;各班学生在班级时令蔬菜区开始春播,在中药种植区种下常见的中草药等。校长夏苗锋介绍,占地近三亩的这片园子,分时令蔬菜、四季鲜果、烧烤制作、科学实践、中药种植五个区域。孩子们可以通过参与播种、除草、施肥、观察、记录、收获等系列实践,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同时,当地丰富的乡土资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打造了浓郁的校本特色,又为校园增添了“自然风光”。

  地处竹笋之乡的长塘镇小,校园文化以“竹”为主题。校园里栽种了各类竹子,随处可见各类竹编围栏、竹椅竹凳;教学楼楼道中,陈列张贴着孩子们玩竹、画竹、制竹、赏竹的图片。学生们每天在“竹文化实践乐园”里学习、嬉戏、活动,受到竹之雅趣的熏陶。

  位于小舜江畔的汤浦镇小感受着“水”的灵动,以“悦童年、动课程”开启了“水”文章,开发出悦动、悦行、悦创三类十多种拓展性课程。有形与无形的水就在学生们身边,融动身、动心、动行于一体的“悦动课程群”,时时让孩子们置身于自然之中。

  过去以静态呈现的校园文化,打上鲜明的本地乡村“标签”后,就成为更加浓郁的校本特色。因为孩子们身在其中拥抱自然,一个个“自然风光式”的校园便有了动感。城东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林建锋表示,校园环境不仅能提升办学品位,而且还是孩子们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涵养学生气质。

  人文景观让校园“活”起来

  在历史悠久、人文积淀丰厚的上虞,“乡土文化进校园”的倡导和行动,进一步丰富了各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以竺可桢、夏丏尊、陈鹤琴等乡贤名人的名字命名学校,在校园内悬挂乡贤画像、乡贤题词,组织学生制作乡贤书签;校园内设置乡贤大厅、乡贤走廊、乡贤亭,建立徐懋庸、竺可桢、经叔平、谢晋等事迹陈列馆或纪念室,不少学校被命名为省级或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章镇镇中投入2200万元,对校园道路以本镇籍名人命名,如“王充路”“观杰路”等;结合传统美德教育,在教学楼、寝室楼布置了礼仪走廊、习惯走廊、诚信走廊、乡贤走廊、科普走廊或通道。小越镇中组织学生“寻访乡贤拜名贤”,建起了“乡情文化陈列室”。

  国学经典教育也可以让校园“活”起来。在享誉“浙江省美丽校园”的崧厦镇小,学生们穿行于精美的“中华经典文化长廊”,在镶有中国象棋棋谱的“楚汉园”、二十四节气的“四季园”里玩耍;学习的不仅有茶道、青瓷、武术、剪纸、葫芦丝等“高大上”的国学特色课程,就连臭豆腐制作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技艺也成为学校推出的68门拓展性课程之一,全校1284名学生人人都能选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一些学校对乡土人文资源不仅继承传统,还进行主题深度挖掘,让有形无形的校园文化覆盖整个校园。如小越镇的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小越镇小便借此带领学生“剪”出精彩、“剪”出品质。六册《剪纸》校本教材、剪纸陈列室、校园墙上随处可见的学生剪纸作品,让小越镇小的校园成了剪纸艺术的天地;而丰惠镇小因为地处梁祝故事发祥地,校园被打造得犹如梁祝文化主题公园。

  把乡村学校办成现代“百草园”

  能够“活”起来的乡村校园,离不开童趣盎然的校内实践。许多乡村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创设出自然亲和的体验园,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归属感和亲近感,让美丽校园和乐园给孩子们刻下现代“百草园”的印记。

  盖北镇素有“中国葡萄第一镇”之称,农业种植基础扎实。盖北镇小依托本地资源,创设农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了集百果园、百花园、百草园、百菜园和暖棚区、水生植物区、养殖区于一体的“四园三区”格局,还在每间教室里设置班级生物角,在校园中开辟种养殖点。学校生活关联起丰富的实践活动,“学习”的概念从课堂大大地向外延展。该校校长胡国灿说,学校不应只是接受知识的圣殿,更应是孩子们快乐成长、放飞心灵的乐园。

  地处“青瓷之源”的上浦镇中,是浙江省“非遗”传承基地,学校的民俗苑里陈列着大量师生收集来的农具、器皿。学校专门建立了“青瓷文化长廊”“青瓷作坊”,编写校本教材“越窑青瓷与制作”,将青瓷制作技艺融入美术和劳技课教学之中。专门的师资在初一初二年级尝试教学,让学生对上浦镇的窑址分布和青瓷制作有个初步了解,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校长陈银祥规划着,还要改建新的青瓷制作工坊,在原有拉坯机、窑炉等设备的基础上引进更多设施,形成较为完整的制作流水线,供学生实践操作,再通过进一步营造青瓷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由喜欢到热爱,再到投入并传承这门技艺。

  棉粮小学是盖北镇的一所联村完小。学校虽小,但“‘美’育童年”的育人目标很大。学校把具有本镇田园风光的自然景观“搬”进校园,构筑了葡萄架、紫藤长廊、生态池等“校园十景”。学生在闲适优美的环境中感受美的同时,按照学校“十大好习惯”的要求,通过各种特色活动努力具备“美行”。

  樟塘小学的“勤耘园”一直热闹,每年结合“节会”开展系列活动:上半年有“阳春三月文明行动节”,秋季则是“智慧起航科技创新节”。在这些“节点”,学生要收获蔬菜果实,制作腌菜、番薯干,或者搞野炊等劳动实践活动。接着还有蔬菜DIY造型、“勤耘园”里的数学问题征集、农科摄影比赛、秋收节征文大赛等课程整合活动。这些实践操作过程,充满了智力、体力劳动的快乐,过程中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并且通过动手操作传承传统文化。

  “活校园”,就是一方自然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通过特色教育“盘活”和提升已有的校园文化静态品位,给乡村的孩子创设更为灵动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打造乡村学校“活校园”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督学)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郭绍虞的中国诗学语言批评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推进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