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院校 > 正文

河南南阳师范学院:推进转型升级 实现跨越发展

时间:2019-06-28 16:5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黄荣杰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南阳师范学院始终牢记使命,长期致力于师范教育,发挥传统优势,形成了完备的师范教育体系。

  为积极响应国家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倡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南阳师范学院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发展战略,进一步做精做强师范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准确定位,明确转型升级发展战略

  自2015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明确提出要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教育部门、发改机构、财政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面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南阳师范学院审时度势,主动转定位,积极转路径,转理念,明确提出了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南阳师范学院转型发展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转型升级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成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为了提升应用型专业建设水平,学校成立了珠宝玉雕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和农业工程学院等应用型院系,确定了6个整体转型试点学院,确立了24个转型试点专业,形成了“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应用型专业建设思路,召开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建立了以第一志愿报考率、报到率、三方协议就业率、专业转出率“四率”指标和第三方专业评估为依据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逐渐形成了适应我省和南阳市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计算机及机电工程、现代农业与生化工程、土木建筑工程、工商贸易服务、珠宝玉雕工艺、文化传媒、教师教育等七大专业群。

  固本强基,做精做强师范专业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南阳师范学院始终牢记使命,长期致力于师范教育,发挥传统优势,形成了完备的师范教育体系。近年来,学校以师范专业建设为根本,以师范生能力培养为抓手,大力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形成了“师范院校—政府部门—中小学校”组成的UDS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带动了区域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做精师范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积极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切实加强师范专业内涵建设,办出师范专业特色。抢抓历史机遇,围绕国家“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双万计划”,大力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首批遴选10个师范专业进行“一流专业”建设,对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全面修订了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打造适应新要求新标准的课程体系。

  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展示活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了“应用性实践教学目标+应用性实践教学内容+应用性实践教学条件”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通过“集中实习、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实施豫南教师教育联动共同体建设项目,搭建新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成立了豫南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共同体专家智库,遴选了35所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构建了小学教育(全科)实习体系。推动实施“双导师”制,利用“名师工作坊”开展送教下乡系列活动。探索形成了“1+3”校际联动发展共同体、优质学校联动发展共同体、“1+1”结对帮扶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等模式。通过这些协同育人措施,实现了学校与中小学优质教师的双向互动,加强了师范生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衔接,增强了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凝聚了培养优秀师范人才的强大合力,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师范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企合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校企深度合作。南阳师范学院在互惠互利基础上,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

  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完善了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面向行业产业,推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适用教材和更新教学内容,共同促进人才培养和服务学生就业等。企业与学校联合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以及实践环境的建设,合作建设联合实训室、实践基地,共同开发有关教学资源的人才培养机制已基本形成。

  学校多渠道开展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的协同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等地政府部门以及宛西制药、淅减集团、南阳防爆集团等开展深度协同合作,共促“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与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获批国家级别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把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元素引入学校教室、实训室,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通过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学院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计划等形式,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应用型专业建设。校企共建“嵌入式”实验室、项目研发室,学校把校企共建实验室、研发室作为学生校内综合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使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具备岗位所需的技能,而且能够开展应用研究并进行技术开发。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使专业与产业、职业形成互动,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的高度融合。

  外引内培,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于一身的双能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南阳师范学院一直高度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克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等困难,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和高层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为重点,一是在重视学历学位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优先引进具有企业工程背景或企业管理背景的人才。二是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行业一线接受锻炼,积极参与应用技术研发,掌握实际生产技能,了解企业生产过程,成为高素质的双能型教师。三是打造双能型兼职教师队伍,引进有实践经验、有授课能力、有育人情感的行业企业优秀专家到校兼职,建立了兼职专家人才库,打造了一支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当前,南阳师范学院教师队伍发展态势良好,专任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稳步提升,形成了以高层次专家为核心,以教授、博士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一个为升级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的人才集聚高地已初步形成,成为学校升级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学校科研实力持续提升,承担国家级别科研项目16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获得科研奖励7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0多件,在2018年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上,学校位列全国高校第131位,全省高校第4位。高水平教师主动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真题实做”,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别奖励160多项、省部级奖励900余项。其中,物电学院杨阳、阮晓辉等学生在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中先后获得全国总冠军和总亚军。

  更新理念,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破解高等教育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措施,更是高校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实践。

  南阳师范学院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工作长效机制,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和校企合作处,设立了创业种子基金300万元、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100万元,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开设了14门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就业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SIYB创业培训等创新创业教育载体,聘请优秀校友73人、优秀企业家35人、中科创大“千导计划”导师16人以及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兄弟院校导师34人,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和指导。整合校内创新创业资源,打造了16个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平台、38个协同创新实践育人平台,共同组成卧龙众创空间“1+N+N”生态群落。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总成绩位居全省高校第二。“卧龙生态星创天地”被认定为河南省星创天地。卧龙众创空间相继获批为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别众创空间。学校获批“中国创新教育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通过实施转型升级,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4年学校被确立为河南省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6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2017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实现学校在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争取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区域高水平大学”,交上人民满意的答卷。河南南阳师范学院:推进转型升级 实现跨越发展

  (作者系南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清华风格征文座谈会暨颁奖仪式召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推进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