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院校 > 正文

南昌大学建创新人才培养特区

时间:2019-12-08 20: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综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2014年,为探索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南昌大学成立了以校长周创兵为组长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小组,同时成立前湖学院,开办综合实验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毕业季来临,即将离开校园的南昌大学学生张骁感慨万千。4年前,他遵从父母的意愿,报考了南昌大学土木工程建筑专业,当时,父母连4年后的就业去向都帮他规划好了。而在大学里,他用两年时间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转到了计算机专业,今年9月,他将去电子科技大学攻读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开启与此前设想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这一切,得益于南昌大学4年前建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前湖学院。

  2014年,为探索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南昌大学成立了以校长周创兵为组长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小组,同时成立前湖学院,开办综合实验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学生从当年优秀新生中选拔,2014级首届招收91名学生,来自全校17个学院、44个专业,文、理、工、医全覆盖。

  “特区”特在哪里?

  前湖学院院长曹文华介绍说:“我们经过长时间研讨论证,制定了‘三化三制三融合’的培养模式,即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教书育人、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相融合。”

  这句话看着简单,但对进入“特区”的91名学生而言,却意味着全新的学习生涯。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伴随4年的导师。

  前湖学院学生黄定煌没想到副校长李葆明能成为他的导师。在李葆明的要求下,黄定煌每周得读一篇英文文献,并用邮件与李葆明交流感想。李葆明还把黄定煌带进了他的实验室,与硕士生、博士生们一起做科研。得益于导师“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和严格要求。黄定煌在大学期间便获得一项专利,并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医学部读研。

  曹文华介绍说,前湖学院的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导师,每位导师指导学生不超过4人,同年级不超过两人。学生都可以在导师指导下进入科研团队或实验室参与科研训练,自主选择培养方案。学院现已组建有273名导师的导师库,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教学名师、著名教授及学校校领导、各学院院长都担任导师。

  他们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选课自主权。

  学院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可自主调整。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与上课时间,可以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学校所有专业、实验室都向前湖学院学生开放。

  他们每个人都有充分的专业选择权。

  学院的学生最晚可以到第六个学期才决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张骁学了两年土木工程也提不起兴趣,倒是开发了一个炒股软件,一说起编程就来精神。曹文华鼓励他:“为何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呢?”大三下学期,张骁考虑再三,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方向。像他一样,前湖学院2018年的首届毕业生中,最终改变专业者占总人数的74%。

  “原来的培养模式是给学生们吃套餐,现在我们要让学生吃上自助餐。”曹文华说,“与此同时,我们加大跨学科基础课的比重,让学生拥有多学科基础;单列8个科研创新学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单列4个第二校园学分,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所以,学院大部分学生都有在实验室参与科研,到境内外高校游学、访学、学术考察的经历。”

  “特区”还特在学校给学院的政策。学院是书院制,主要负责管理,没有师资,不设专业,教学工作全部依托其他学院开展。随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如无法吸引优秀导师为前湖学院服务怎么办?校长周创兵、副校长朱友林等领导干部带头成为第一批导师;教务处按工作量×1.5的系数给导师算课时。学院学生需要跨专业选课,而有些学院只给本院学生开专业课怎么办?教务处副处长兼任前湖学院副院长,负责出面协调……

  耕耘四载,只等开花结果。今年,“特区”首批学生即将毕业,91人中,有42人参与境内外学习交流;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11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3项;发表论文52篇;获专利3项;升学人数72人,其中北大4人,清华2人,出国(境)读研7人……

  “这是一个全新的改革实践,我们就是要把这里当成试验田,实现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发展。”周创兵说。南昌大学建创新人才培养特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