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院校 > 正文

一般院校也能够实施优质教育

时间:2019-12-08 20: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德江 高海英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长春光华学院是一所普通的民办本科高校,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了自己的优质教育体系,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般院校也能够实施优质教育

以长春光华学院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二是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发展方针,既要“顶天”,通过“双一流”建设培育一批强校,尽快进入世界高等教育的前列;又要“立地”,通过内涵式发展,实现各类高等学校内在质量的提高,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目前全国本科高校1237所,其中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高校一共137所,研究生培养高校576所,其余的661所,可以称为一般院校。这些一般院校数量之多、潜力之大,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群体。

  实现内涵式发展需要建设优质教育

  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在我国,广大考生不是上不了大学,而是争着上好大学,争着享受优质教育。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社会选择性增强的矛盾。

  如何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使命;如何提供自己的优质教育,是每一所大学的根本任务;如何享受到优质教育,是每名大学生的热切企盼与合理诉求。每个层次、每种类型的高校都可以构建自己的优质教育,都可以有所作为。量大面广的一般本科院校着力构建自己的优质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强化意义更加重大。

  目前,一般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共性问题明显,内涵式建设任务突出。

  一是课堂教学大多是单向知识灌输的填鸭式教学,缺少学生的参与,缺少问题的引领和任务驱动,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少激情。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大力深化改革。二是第二课堂作用体现不够。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二课堂特别重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及实现个性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渠道。但是在一些高校,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设计和组织不够到位,大学生课外时间的利用率明显不足,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发挥远未到位。三是立德树人缺少抓手,素质教育落实不够。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素质教育是国产精品。对高校来说,主要不是认识问题,而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设计合适的抓手,把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就是要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设计和实施优质教育,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般院校也能够实施优质教育

  长春光华学院是一所普通的民办本科高校,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了自己的优质教育体系,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这一体系由目标理念子系统、工程建设子系统、条件支撑子系统、质量保障子系统构成。本文侧重介绍支撑工程建设子系统的6项工程。

  1.以适合的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工程。

  学校开展适合的教育,是指其培养模式与教育方案要遵循三个适合:一是适合应用型培养目标,二是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群体特点,三是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一是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适合的专业培养模式,三是适合的教学模式,四是适合的培养道路,五是适合的培养方案,六是适合的教师队伍,七是适合的个性发展渠道。

  2.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工程。

  两年来,学校分两批先后组织了由105位教师承担的111门课程的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以下简称课改),采取了如下主要做法。

  一是问题引领与任务驱动。教师针对课程各主要阶段凝练出明确的问题并整理成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和任务课外查阅资料、思考问题、执行任务,并将结果做成PPT在课堂上讲解,体现做中学的应用型教学模式。二是小组活动与团队学习。每个课改班都分成学习小组,布置任务多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研讨、分工、互助,形成团队学习与合作环境,组间相互出题、评价,锻炼学生合作共事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浓厚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三是课堂参与及师生互动。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本组或个人的任务作业,教师点评和把关。四是精讲多练做中学。由满堂灌变为精讲多练;由句号课堂变为问号课堂,加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由课内封闭变为课外延伸,明显增加了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五是各门课改课程全部实行考核方法的改革,采取多环节与多种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激励,重在考核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课改,使学生得到的知识不是教师灌进去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有效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提高,包括文献查阅能力、问题整理与研究能力、汇报材料与PPT制作能力、表达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明显提高,体现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改革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改革是大有可为的。

  3.以两个全覆盖为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

  一是专业全覆盖。每个专业都为自己的学生制定第二课堂活动方案,每个专业都设立专业社团,全校成立了48个专业社团,并且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开展“一团一品”活动,建设好开放实验室、社团活动基地和双创活动基地,设计和组织好校内、院内、社团内的各项赛事和其他专业性学术与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组织的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和双创活动竞赛。二是学生全覆盖。详细列出学生第二课堂学分明细,每个学生都要修足第二课堂规定的学分。

  4.以合作教育为依托的培养渠道建设。

  合作教育包括校企、校行、校政和中外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这项工作落实到了专业,每个专业都实行合作教育,充分用好校外优质资源,在行业企业的真实环境中,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建新的培养基地和平台。根据专业特点合作方式多样化,校内外培养基地相结合,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置于或贴近行业企业背景的专业实践岗位。学校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物联网、通信和数字媒体4个专业,通过与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实施的深度合作,近两年4个专业的毕业生全部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全部,并且都以高薪上岗。

  5.以6项能力为代表的能力培养工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学生能力培养要具体化、有抓手,可操作、求成效。为此,实施了以6项能力为代表的能力培养工程。

  一是专业核心能力,每个专业都明确学生要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制定出一、二课堂培养方案,认真实施。二是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计算机与网络作为学习工具,为学习服务,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用到专业领域,实行“互联网+”专业学习。三是应用写作能力,通过多种渠道锻炼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四是外语应用能力,通过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完善分类分级教学,办好外语体验节,提高专业外语课效果,注重外语在本专业中的应用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五是表达交流能力,使每个学生敢于交流,善于表达。六是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多种活动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针对这6项能力,学校设计了培养方案,其中前4项由教务处负责,后两项由学生处负责,各教学院负责全面落实,强化了学生能力训练和培养。

  6.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的素质教育工程。

  通过养成教育将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开展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选择了22个好习惯项目,每个项目都代表一种美德。全校在校学生对这22个项目,每人重点选择3项以上,其余项目也要做到合格,体现全面保底、重点强化、尊重意愿、体现特色的原则。

  引导和要求学生把所选的项目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各类活动中,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养成。每个学生要有成长记录和自我评价。通过每个项目的价值导向,提高学生的内在自觉和动力;通过养成教育氛围和环境的营造,使学生得到熏染和激励;通过制定和遵循养成教育的若干原则,指导养成教育活动健康开展;通过长期坚持、常抓不懈,使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品行优良、素质高尚的人,为闯荡职场、融入社会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成就事业、成就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养成教育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加,全校每个学生都选择了3项以上的好习惯重点培养。学校建设了校家合作教育共同体,与广大家长联手助力学生的养成教育;创建了吉林省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专项研究并指导实践;各学院以好习惯项目为单位成立了各种习惯养成团队。学校及各学院都制定了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开展了系列活动,养成教育在全校蔚然成风,蓬勃开展,立德树人有了一个好落脚。

  建设优质教育体系,完全在学校办学自主权内,不受学校层次和类型的限制,不需要大量的额外经费,哪个学校都可以做,做了就有效果,是典型的内涵式发展。学校的优质教育体系以强能力重素质为特征,实施一年多来,人才培养得到系统优化,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一般院校也能够实施优质教育

  (长春光华学院校长张德江 长春光华学院宣传部部长高海英)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