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院校 > 正文

北大,永远的先锋者

时间:2019-12-08 20:1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综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当一所大学的120年历程与民族的奋争和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一段跨越世纪的追寻与求索见证并推动着国家的发展进步,我们从这120年风雨兼程中汲取的,便不只是一所大学的成长史,更是一部百年中国的觉醒史。

 

北大,永远的先锋者

——写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

  五月,鲜花盛开的季节,北京大学即将迎来120岁的生日。

  当一所大学的120年历程与民族的奋争和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一段跨越世纪的追寻与求索见证并推动着国家的发展进步,我们从这120年风雨兼程中汲取的,便不只是一所大学的成长史,更是一部百年中国的觉醒史。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话语穿过历史的尘埃,响彻神州大地。

  穿越三个世纪、两个甲子的风雨坎坷,进入新时代,北京大学早已深深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宏伟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早已融入北京大学的精神内核,120岁的北京大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和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民族复兴的世代求索

  时光老人,转身之际,120年光阴,倏忽而逝。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语凝聚了北大的百年历史。

  从1916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并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之时起,“囊括大典,网罗众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便伴随着这所大学走过一百多年的变革求索。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简简单单的八字校训,是蔡元培时期留给北大的遗产。“爱国”蕴含着“为民”,“进步”昭示着“改革”,“民主”包含着“闳放”,“科学”意味着“求真”,于是乎,“爱国为民,闳放求真,民主科学,改革进步”开启的不只是北大百年的爱国主义史,更是一部为国家和民族振兴、朝着国家和民族梦想的方向永不停歇的奋斗史。

  “这真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数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北大教授、文艺评论家谢冕这段话,清晰地镌刻在北大90年校庆纪念文集的扉页上。

  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个国家开始拥有她的“造梦”能力,她的国民尤其是青年,始终怀有“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之心,自信地谈论梦想,并为之付诸行动。

  120年前,在大清帝国危如累卵的变局中孕育着一个关键性的选择。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

  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开启了近代中国新式学堂的一个创办高潮。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新生的京师大学堂在继承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近代科学文化,为失落的近代中国寻找世界坐标、提振民族精神,以及推进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牵引作用。

  192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访华时,惊异于北大学生思想的自由,由衷感叹,五四时期的北大学生,不仅自己富有公共精神,而且还具有唤起全民公共精神的强大力量。

  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影响之下,改革一触即发。

  “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在蔡元培的力主之下,彼时的北京大学讲台风光一时无两。拖着长辫的辜鸿铭不买胡适的账,坚持旧文学的黄侃在课堂上大骂倡导新文学的师弟钱玄同有辱师门。正式生、旁听生和偷听生共处一堂亦为当年一大盛景,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时就常跑去听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讲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爆发之时,还是一名中学生的著名社会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雷洁琼,虽远在南国,仍深深被北大师生的革新精神所鼓舞。直到1971年她进入北京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指导研究生,更是时时感到北京大学那追求科学、提倡学术民主、把学术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起来的精神。

  “从我受北京大学的影响到加入北京大学成为为其使命奋斗之一员的实践中,我认为它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为发展学术而孜孜以求的精神是值得发扬的。”雷洁琼曾在纪念文章中这样写道。

  从诞生之日起,京师大学堂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在当时国运式微之下,北大真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真正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则是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等先贤改造了北京大学,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也成为中国最早介绍、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地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大成立了中国北方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向全国输送核心骨干……

  历史的选择总是有着如此强烈的使命色彩。当时钟运转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北京大学历史性地承担起新中国文化传承和自主创新的使命,顶天立地,勇于担当,不断创造着新知识、新思想与新技术。

  在“两弹一星”研制、百万次电子计算机问世、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在青蒿素研发、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股份制与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科技和思想理论成果中,北大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代代北大人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唱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最强音。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全体北大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早已融入北大的精神,成为我们办学的灵魂。”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说。

  进入新世纪,全国基层就业宣传典型夏海亮、第一届大学生村官陈丽娟等一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一批又一批的北大学生在各领域肩负起引领未来的重任;1998年,助推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985工程”在北大百年校庆之时启动,中国高等教育走进跨步前行的时代。

  进入新时代,2017年底,北大公布《北京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北大将在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殿堂;对接雄安新区,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打造新型智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鲁迅先生在纪念北京大学建校27周年的文章《我观北大》中提及:“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73年之后,谢冕在纪念北大百年华诞纪念文章中,穿过历史的云雾与鲁迅先生遥相呼应:“北大人是入世的,他们读书思考,却始终不曾须臾脱离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他们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作为知识者,他们有一种能力,可以把现世关怀和焦虑转化为文化与学术的革新与建设。”

  “我们现在讲守正创新,实际上与维新图强的北大精神一脉相承,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北大既要遵循规律办事,更要为国家发展、人类进步贡献力量,并且一定是改革运动的先锋。”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