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院校 > 正文

西安电子科大:以改革激发活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时间:2019-12-08 19: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郭宝龙 黎娜 刘毅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十八大以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着力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续写了“学在西电”的时代篇章。

 

  十八大以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着力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续写了“学在西电”的时代篇章。

  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两个共识”已在西电落地生根

  2013年年初,学校党委常委会出台《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改革研讨活动实施方案》,实施为期一年的“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形成两个共识:一是“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二是“本科教学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以此为基础,西电隆重召开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启动并实施了“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机制科学,促进改革

  “0962”评价考核形成激励制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西电全面实施“0962”院系考核,“0”即为无教学事故,“9”院系教授为本科授课率大于90%,“6”是6项改革措施,“2”是专业认证和自评。此外,学校还实施评选优质教学质量奖、教学一等奖直接晋级副教授等制度,将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形成“量”与“质”相结合的教育改革激励制度。

  西电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一线,围绕教育教学调研指导工作。仅2017年上半年,党委书记、校长郑晓静院士前后4次深入本科生课堂,了解本科生课堂教学情况。

  在各项制度激励下,西电的本科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新增国家精品公开课14门;建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高水平教学平台20个;入选“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20种;建设网上资源“西电学堂”等。

  顶层设计、推进一流

  教学改革向2.0、3.0模式跃变提升

  十八大以来,学校注重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予以一体化设计,强调过程管理,形成了闭环,提高了教学改革的实效性,不断推动教学从“1.0+”,向教学2.0、3.0的跃升转变。

  党委书记、校长郑晓静院士也表示:“学校从2013年起持续三年已累计新增投入本科教育经费一亿元,未来将持续增加本科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确保本科教育的优先资源配置,使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打造真正一流的本科教育。”

  西电夏永林教授开通“老夏说课”,开启了老思政利用新媒体对思政课进行改革的新尝试;高淑萍教授积极推进“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的教学方法,并推广到全校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现已被国内其他18所高校应用。

  “给本科生传授知识,这种知识应该是启迪、激励和引导学生去自我发展。启迪的过程有不同方法,最终靠的还是他们自己。”郑晓静院士指出。在本科教育中,学校的任务不应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来完成知识的建构,充分地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知识的形成和掌握,“自我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是题中之义。

  双创融入,能力为魂

  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一流人才培养

  十八大以来,学校针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构建起了“四进四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三级三引”的管理机制,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学业生涯的“全融入、全覆盖”,推进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近5年来,西电学子共获得省级以上奖2286项,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2金1铜,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一等奖10项,三次捧得嵌入式专题赛“Intel”杯,孵化50余支学生创业团队,累计获得风险投资超过2亿元,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发改部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凝聚共识,以改革激发学校活力,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激励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西安电子科大:以改革激发活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