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中学 > 艺文 > 正文

读经典须有“四心”

时间:2019-12-05 13:0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颜廷昆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从灿烂多彩的先秦文学到继往开来的两汉文学,从被奉为明珠的唐诗宋词到具有史传色彩的明清小说……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经典古籍可谓灿若星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从灿烂多彩的先秦文学到继往开来的两汉文学,从被奉为明珠的唐诗宋词到具有史传色彩的明清小说……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经典古籍可谓灿若星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对于这些古籍名字,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这些具有典范性的作品经久不衰,值得人们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阅读书单中不乏经史典籍,不管在讲话中还是在文章中,他总能适当地引经据典。若没有熟读经典的习惯,恐怕难以做到如此信手拈来。

  然而,很多人对经典古籍的诵读理解,多半是学生时代的勤学所得。在各种繁杂冗余信息充斥身边的当下,我们该如何读经典?笔者因工作关系涉猎了一些经典古籍,虽不精深,但也切身感受到其魅力所在,笔者以为读经典,须有“四心”。

  首先是“精心”。我国古典文籍灿若星河,全部涉猎恐难做到。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因此,我们要有选择地读,先精心挑选然后再细细品味。然而,很多人容易忽视这一点,随便拿起一本就读,恰巧译注不够精深,那恐怕会耗时费力还理解不到真正的内涵。所以,我们不仅要读精心挑选的经典作品,而且还要读精心挑选的经典版本,最好是名家译注的版本。比如语言学家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就是我们读《论语》《孟子》值得参考的读本。

  其次要有“耐心”。《论语》中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经史子集包含天文地理,涉及古往今来,其中的精髓往往需要我们平心静气、有耐心地读。且不说经典文章需要字字斟酌、细嚼慢咽,单就言文分离的文言文,我们读起来都有一定难度,以致很多人拿起书来往往看不了几句就兴致大减。优秀精髓的东西,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古人留给我们的精髓,同样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耐住性子,今日一句,明日一文,积少成多,慢慢地汲取营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就培养起读经典的兴趣,沉淀下读经典的心得了。

  再其次,读经典要“尽心”。《大学》中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句话是说,想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穷尽它的道理。我们读经典也要有这种全身心投入的钻研劲,对一些名篇名句要反复地读,反复地琢磨思考,尽可能达到深层次的本意,正如“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对不解之处,要查阅资料,请教高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正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最后,读经典还需要“动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读经典的时候,不仅要品,还要思,不仅要读出内涵,还要自我反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只有在品读经典时动心,我们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锻炼思维,提升自我。“夫学,身之砥砺也。”也只有在研读经典时动心思考,反复锤炼,自身修为才会臻于至善。读经典须有“四心”

  (作者单位:教育部新闻宣传中心)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章太炎和他的时代”学术研讨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