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中学 > 正文

扎根本土,办中国特色国际教育

时间:2019-12-05 14:5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杨桂青 张东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学生是教师送给社会的礼物,送给未来的礼物。而作为一所国际学校,它要为世界放飞一群有特殊文化基因的未来人才,他们长着中国心,怀着中国梦,能说流利外语,通晓中外文化。中国的世界、世界的中国,都是他们的舞台。

 

扎根本土,办中国特色国际教育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教育自信

  说起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校长范胜武总会谈及董事长张杰庭的一段经历。

  20世纪90年代初,张杰庭到马来西亚访问时走进一家杂货店,当店里的老人知道他来自中国时,老人说:“年轻人,好好干!中国强大了,我们这些人在国外才会有地位!”做洗碗工、打杂工……看到很多华人在海外的境遇,张杰庭1993年创办了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校训是“做豪迈的中国人”。

  20多年里,中国国势不断增强,海外华人的境遇也不断改观,但“做豪迈的中国人”、不断提升中国人的世界形象,并由此改善世界的“中国形象”,始终是个时代命题。这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梦想,也成了这所学校的“逻辑起点”。

  回应留学潮,以国际学校的姿态崛起

  促使学校成功转型的,是对外开放大潮里留学人员双向流动中特殊的教育味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同时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选择回国发展。2010年4月,学校正式改名为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张杰庭提出了办学战略,内引北京十一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外联美国费尔蒙特学校,合作举办中美高中双文凭项目,开启了国际化教育改革之路。

  在此背景下,范胜武被北京十一学校派来做校长,和同事一起对校训进行丰富和诠释,形成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的培养目标,并确立了“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中西课程优势互补,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定位,构建起国家课程、国际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小学“全课程”、初中选课走班、高中国际课程本土化等改革也陆续展开。与此相配套,采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全过程;引入导师制,每名导师有5到8名学生,帮助解决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困惑;充实教师队伍,外教、海归和中方教师“三驾马车”共同驱动。为了顺利完成转型任务,学校把各种问题化为课题,近三年课题达200余项。国际化课程是国际学校的立校之本,学校为此发动学校教师开展了“基于经验的学习”(EBL)的化学实验教学、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以及国际高中托福教学教法等课题研究。

  范胜武说:“国际视野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生要胸怀宽广,自主学习能力强,对不同文化要有深刻的理解力,能以世界公民身份与国际人才和平共处、良性竞争,努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他尤其看重跨文化交流能力。“即便你携带了最璀璨的华夏文明,即便你拥有最博大的胸怀,如果没有基本的国际交流能力,一切都是零。”他说。

  他们自主开发的演说家、礼仪、英语直通车等课程,恰堪此用。

  说起演说家课程,有段佳话。一个女生走上演讲台,原来准备充分的内容,却一个字也想不起来。这时,主持人、初三(4)班王一诺向演讲台走去,微笑着拥抱了她。顿时,她“记起了一切”,演讲成功了。王一诺之前也曾在同样的演讲台上“卡壳”。那时的主持人、高三(1)班朱宇璇来到她身边,拥抱她、鼓励她,“开启”了她的“第一句”。

  当今社会,口才是国际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养,甚至是立身之本。对于申请国外大学的学生来说,交流能力特别是国际交流能力格外重要。演说家课程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辩论能力,英语直通车课程则直接对准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校辩论队在2016年至2018年,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成绩,学生从海淀区走向全国,甚至国际的舞台。学生赴韩国参加全球青年论坛暨奥林匹亚竞赛,在“我爱我的祖国”主题英文演讲比赛中勇夺冠军。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章太炎和他的时代”学术研讨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