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承文明的载体 促进交流的钥匙——专家解读《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关键5年。特别是2016年,既是普通话推广60周年,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15周年。前不久,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今天,本报特刊登相关领域专家对此进行的解读,敬请关注。
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语言文字使用效能、促进语言文字在国家建设与社会生活中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举措,是国家语言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语言文字事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规划》确立的未来五年在“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方面的重要任务。
面对科技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应用,以及“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建设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迫切需求,未来五年要根据《规划》的部署,进一步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以“五个面向”为指导,建立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框架。《规划》指出,语言文字事业要“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核心,向国家战略聚焦,向农村和民族地区攻坚,向社会应用推进,向现代治理转型,向国际领域拓展”,这是指导“十三五”时期语言文字各项工作任务的总原则。探讨构建层级分明、内容齐全、类型完整、功能完善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框架,要全面落实“五个面向”的要求,主动对接国家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需求,把握全局、科学规划、明确重点、分清缓急。
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质量。要研究探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推行的科学规律,妥善处理好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先期引导与事后规范、刚性规范与柔性规范的关系、学理与俗实的关系。要加强关于语言文字结构、属性、源流、演化等语言文字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保证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符合语言文字变化发展的科学规律。要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处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辞书编纂和公共服务等重要领域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使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聚焦应用需求、贴合社会实际。要开展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汉字圈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华人社区语言文字应用及相关规范标准的比较研究,增强中国语言文字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要加强手语和盲文等特殊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为制定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优化社会语言服务奠定基础。
以宣传普及为抓手,推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贯彻执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使用效能。“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普及,坚持为每项规范标准编写配套解读,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地进行宣传。
“十三五”时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要以贯彻落实“五个面向”为理念,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建设信息化条件下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为目标,优质高效地做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制修订、宣传普及、培训提高以及监督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