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院校 > 正文

现代书院“输氧”应用型本科

时间:2019-12-08 20:24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陶佳苹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晨起锻炼,晚间读书;在APP上抢喜欢的阅读课,在课余“赚”志愿者工时;与书院导师谈人生,和同学伙伴学“修身”……这是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进入大学后的日常生活。

 

  晨起锻炼,晚间读书;在APP上抢喜欢的阅读课,在课余“赚”志愿者工时;与书院导师谈人生,和同学伙伴学“修身”……这是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进入大学后的日常生活。

  2016年9月,之江学院全面推行“现代书院制”,加强育人工作,促进一流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素质培养的育人体系,实施个性化、复合化、国际化的教育,培养会学习、会干事、会生活的高级应用人才。

  “一年多的大学时光,我的视野变得开阔了好多。来自不同学科的导师们用不同的思维引导我们,这是在培养我们‘有趣的灵魂’呢。”在汉语教育专业学生胡曦钰眼中,大学生活是一种趣味盎然的体验。

  扫除育人“盲点”

  2016年,之江学院度过了从杭州移师到绍兴的“两校办学时代”,开启了新的元年。如何在二次创业期延续之江传统,保持“尚德致知,敢为人先”的优良校风,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核心能力素质培养为导向,实施一流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摆在学院发展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之江学院经过调研,决定整合全院资源,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学院育人新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从2016级学生起试点实施“现代书院制”,并承接院训,将之取名为“尚德书院”。书院以学生为本,扫除传统高校育人过程中的“盲点”和“断点”,形成育人全员化、一体化,依托校园教学区外的“第三空间”育人平台,在平等、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引导学生充分施展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为此,学院开设了博雅读书、博雅“心晴”、博雅实践、博雅讲坛、博雅修身和博雅视野等“博雅系列”六个活动模块,营造独具特色的现代书院文化氛围。学生可以通过登录尚德书院APP,预约参与书院活动,或预约书院导师。在机构设置上,之江学院成立了书院工作指导委员会,并设立六个活动模块的指导中心,搭建了一支多元化导师队伍,推动育人工作从课堂上的“专业培养”、纸张上的“思政教育”向“全人教育”转变,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专业的学习、课堂的学习,而应该是给漫长的人生更多的养分。希望同学们能从大学真正带走‘博雅’二字,为以后的生命增一份性情与优雅、添一份从容与睿智,成为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有文化、有品位、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之江学院院长李澎林说。

  引导内涵养成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3月的一个下午,之江学院图书馆的之江文库传来娓娓动听的朗读声。朗读者是人文学院的院长赖骞宇,书目是卡夫卡的《变形记》。读完一段开头后,赖老师和20多名学生一起围绕这本小说,探讨权利、家庭关系和人的困境。

  这种类似于古代书院的读书方式,正是尚德学院系列活动之一——博雅读书。从2016年11月起,博雅读书沙龙每天都会举行,通过提前发布阅读书目,学生自主预约参与到每天的经典阅读中来。截至2018年3月,共举办了211场次的博雅读书沙龙,其中大型读书报告会4场,7000名学生参与其中。

  很多老师拿出了在专业课堂之外的“私货”:教理科的老师讲起了热爱的诗歌,讲工科的老师谈起了美学,教文学的李娟老师还带来了新出的小说《猫城七日》,开了新书见面会……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阅读热情被前所未有地点燃了。“读书沙龙的形式让我们发现了经典书目不一样的魅力,我真的受益良多。”广电班的曹雨晨由衷感叹道。

  在引导中养成阅读的习惯,是现代书院制养成教育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早锻炼、勤实践、自我管理、志愿服务等,也在学院精心的安排下井然推进。

  每天早上6∶40起床,7∶00到操场跑步,7∶50早读英语,18∶20参加晚自修,22∶30归寝休息……进校之后,之江学子大一、大二年级的生活节奏皆是如此。尤其是每天早上7∶00师生们一起在操场晨跑,是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高中到大学,经由这样的习惯养成教育,大部分学生感受到了跟着“节奏”生活的好处。

  “为了抢到志愿活动的预约,我们真是点破了手机屏幕。”英语专业学生胡永镨说同学们预约志愿服务活动的场景“堪比抢春运火车票”。从2016年志愿服务活动正式上线尚德书院APP,有83场志愿活动已被“抢”完,7000人次的学生参与了活动,平均一个月8场。

  在学工部部长宗晓晓眼中,“抢”的背后,是之江学子对志愿服务高涨的热情,同时也是服务社会、奉献自我的内涵养成。“大学生志愿活动已经渐渐成为学院服务地方的一个品牌,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我们构建了集文艺演出、学术讲座、志愿服务、爱心公益等功能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去年推出的‘大学生百场文化下乡’,不仅服务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大大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了综合素养。”

  博雅读书的“悦”读体验,博雅“心晴”的礼仪修养、情绪管理、文化艺术等培养体验,博雅实践的服务社会体验,博雅讲坛的人文素养提升,博雅修身的自我管理修炼,博雅视野的国际化视野拓展……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2016级、2017级的学生渐渐感受到大学生活的忙碌充实,收获满满。

  打造“第三空间”

  制度的有效落实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为了确保尚德书院有效展开,之江学院广大教职工上下联动,形成全员育人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师生融洽互动的育人风尚的形成。

  借着新校园建设的契机,之江学院精心规划了校园走廊、水榭等公共空间,打造了一个个利于宽松交流、充满文化韵味的育人“第三空间”。校园空间的再造使得尚德书院有了有形的载体,学生和导师的交流、各个模块的展开都有了文化浸润的活动空间。

  “在校园的湖边和学生谈心,已经形成了我工作中的一个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之间更像是朋友,大家可以平等而自由地畅所欲言,开拓了课堂以外的思政教育。”中旅(旅游)学院党委书记廖先明很有感触,和在传统的办公室、教室育人不同,在湖边、寝室旁等的“第三空间”不仅风景秀丽,也更利于文化生活化、生活育人化的目标达成。

  与专业教师、学生工作体系实现协同,也形成了之江尚德书院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目前,学院已建构起一支专兼职结合、校内外教师结合的多元化导师队伍,根据学生多方面成长的需要,设置了生活导师、学业导师、成长导师、博雅导师等,很多优秀的校友、企业家、学者都被纳进之江导师库。汉语言专业学生龚亦君说:“我有时候会课余发短信咨询这些课堂之外的导师,导师们总是积极地回复我,我感到很开心。他们就像一盏盏‘灯’,可以照亮我不同的路。”

  为了建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机制,学院建立了尚德书院导师每日值班制度,学生可以通过APP自主预约与导师见面交流,互动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在某个“第三空间”喝下午茶、主题研讨或者个别咨询,以此建立师生之间良好亲密的互动关系。2016年开始,书院已实现150人次导师值班。

  “尚德书院目前还在成长期,需要一个更长的孕育过程,但我们肯定会持续下去。希望通过长期有效的实践,尚德书院能成为之江育人的有效载体,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希望之江培养的学生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因为有趣而始终闪闪发光。”这是李澎林院长对书院培养学生的期待。现代书院“输氧”应用型本科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