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书院 > 正文

岳麓书院:千年弦歌不绝

时间:2019-12-08 16: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蒋肖斌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中国书院中国方式,民间教育自由发展,特别是有宋一代,民间书院与朝廷太学思想共和、百花齐放,形成中国一道灿烂辉煌的文化胜景。

 

  中国书院,似可追溯到战国稷下学宫。通行的说法,也是起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绵延不断1000多年,7000多间书院遍布全国城乡。中国书院中国方式,民间教育自由发展,特别是有宋一代,民间书院与朝廷太学思想共和、百花齐放,形成中国一道灿烂辉煌的文化胜景。——中国的教育、学术、思想和礼仪等民族文化基本经脉,通过书院的方式得到了有效奠基和传承。

  书院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此,我们特别开辟“中国书院”专栏,特派记者深入现实和历史,就中国古代著名书院及其著名人物故事,进行深度的专题采访,以期把这段独具光辉、异彩纷呈的中国教育文化史,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路。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这是一位作家对岳麓书院的描写,在此原文引用。不是我偷懒,而是当朝圣者们不辞辛苦去寻找日本京都的哲学小道,或是德国海德堡的哲学家小路,却忘掉了中国这个盛产早熟哲学家的国度,也有这样的一条小路。它没有名字,但岳麓书院的名字,已经盛名千年。

  中国人总喜欢评各种“四大”,而且由于候选者甚多,往往互不相让。比如,“古代四大书院”就有多种说法,但将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的岳麓书院列为其一,大家应该没有意见。

  走在这座弦歌千年的学府,传统庭院式建筑掩映在青山之中。史书上那些声名赫赫的人物曾在这里学习、生活、成长,而后独善其身或者兼济天下,从一个少年变成一个传奇。如今已成为湖南大学一部分的岳麓书院,大概是唯一延续了传统书院之名的大学二级学院。书院内依旧书声琅琅,同学少年三三两两从身边经过,有些东西,又似乎从来没有变过。

  民间书院成为地方最高学府,首任山长不爱做官爱教书

  在近代历经战火,长沙市区保留的地面古迹并不多,岳麓书院幸为其中之一。

  暮春的岳麓山,林木苍翠,岳麓书院现在的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教学斋、半学斋、湘水校经堂、明伦堂、百泉轩、御书楼、文昌阁、明伦堂、大成殿等。大门始建于宋代,现存大门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正上方悬挂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大门旁悬挂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介绍,这是一个流水对。相传清嘉庆年间,书院大修,完工后,学生们请山长袁名曜撰写对联。袁出了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意思是楚国(特指湖南)人才众多;众人苦思下联时,贡生张中阶脱口而出“于斯为盛”,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在书院尤其兴盛。

  这副对联正反映了岳麓书院千年以来人才辈出的盛况。宋朝的岳麓山曾流传民谣“道林三千众,书院一千徒”;南宋时,这里成为湖湘学派的学术基地,全国理学重镇;明末,把中国古典哲学推向高峰的王夫之曾在这里求学;清中期后,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等,也都从岳麓书院的大门走出。

  北宋是中国书院制度的奠基时期,岳麓书院的故事也从这时开始。

  萌芽于唐末五代的民间书院,在北宋初年兴起了办学热潮。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把岳麓山上智璇等两位僧人兴办的一所学校雏形,扩建为书院,岳麓书院由此诞生。

  古代书院的院长被称为“山长”,这个名称也源于唐末五代,因为书院聘请的掌教之人,多是品学兼优、居山林而不做官的学人,加上书院也多依山而建,故名。岳麓书院见诸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山长名叫周式,是一位著名学者,于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正式上任。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在《岳麓书院》一书中说:“岳麓书院一开办就受到官府的支持和帮助,而且后来历代重兴,也多由地方官员主持,是岳麓办学的一个特点。”

  当时的岳麓书院正赶上北宋最繁荣的阶段,学生有数百人。办学办得好,好到惊动了皇帝宋真宗,他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召见了周式,还任命他为国子监主簿,留在宫中讲学。但周式无心留在庙堂,坚持回岳麓执教。宋真宗也算爱才,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还赐了衣物鞍马、内府书籍,并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岳麓书院内还存有明代石刻,即为宋真宗手迹。

  北宋后期,岳麓书院被纳入“潭州三学”,即当地的潭州州学、湘西书院、岳麓书院三所学校,三个等级,学生通过考试,逐级上下,而岳麓书院是最高级,实际上成为地方的最高学府。

  雍正年间,清政府从抑制转为扶持(实际上也是控制)书院,并由官方出资资助一些省会重点书院,岳麓书院再次成为湖南的“省城最高学府”。乾隆八年(1743),乾隆御书“道南正脉”,表彰书院传播理学之功。

  尽管与官家关系密切,但岳麓书院仍然保留了一定的独立性,尤其在学术方面。这种始终贯穿的学术自由的氛围,在南宋激荡出了回响。两位理学大师的相遇,一次影响深远的会讲,闪耀了那一片智慧的星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