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书院 > 正文

踏访问津书院

时间:2019-12-08 16:52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笙清 云端玉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书院始建于西汉年间,因当地农人在孔子山耕地时掘出一块刻有“孔子使子路问津处”8个秦隶大字的石碑,淮南王刘安知悉后于石碑发掘处修亭立碑,同时在山畔孔子河边建起孔庙祭祀,并设立私学,征召学士名儒于庙内开坛讲学。

 

  在大别山余脉南端的新洲旧街孔子山南麓,一座青砖粉墙翘脊黑瓦的古老书院掩映在苍翠的林木之间,四下里溪水环抱,阡陌相连,显得宁静安谧。据明《一统志》、清《湖广通志》载:“相传孔子自陈蔡适楚,至此问津。”因而这里有了一连串跟孔子有关的地名:孔子河村、孔子河、孔子山、问津碑、孔叹桥、晒书场、孔子坐石、讲经台、回车埠、研墨池、长沮冲、桀溺畈……问津书院,是其中最为荣耀的一处人文景观。

  曾几何时,这座以春秋末孔子使弟子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而得名的湖北问津书院,被《中国书院志》称之为与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江苏无锡东林书院齐名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亦是祭祀孔子与书院求学合二为一之地,历代名儒设坛讲学,书声不息,香火不绝。自宋末至清,387名进士从这里走出,出自书院的历代名儒、能吏更是不计其数。如今,古老的建筑已成为供游人追慕先贤、瞻仰感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始建于西汉年间,因当地农人在孔子山耕地时掘出一块刻有“孔子使子路问津处”8个秦隶大字的石碑,淮南王刘安知悉后于石碑发掘处修亭立碑,同时在山畔孔子河边建起孔庙祭祀,并设立私学,征召学士名儒于庙内开坛讲学。东晋豫州刺史毛宝,唐代黄州刺史、诗人杜牧,南宋荆湖制置使孟珙等先后对孔庙予以扩建修葺,书院得以常盛不衰。元大德五年(1301年),江西名儒龙仁夫晚年筑室孔子山下,倡办书院讲学,时人称之为“孔子山庙学”,使当地尊师重学之风日隆。明神宗万历年间,湖广巡抚熊尚文将孔庙与书院合二为一,以“子路问津”的典故正式命名为“问津书院”,成为四方学子求学之地,并在河南商城汤池建立分院。清代的问津书院成为科考取士之所,康熙、嘉庆二帝分别御笔亲题“万世师表”“圣集大成”金匾,书院更是闻名遐迩。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杜牧、朱熹、王阳明等诸多大儒曾在此讲学授业,书院历经沧桑,成为湖北省境内唯一一座遗存下的儒学历史纪念性建筑。

  游览问津书院,先要经过一座四墩三孔的石板小桥。相传孔子带着众弟子问津未果,在此涉水而渡,结果部分书籍被水淹湿,不禁发出一声叹息,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座孔叹桥。据桥头竖立的一块石碑上的文字介绍,此桥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黄冈知县茅瑞徵募捐所建,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桥长22.8米,宽2.25米,高2.52米,青石垒砌而成。走在桥面上,看桥畔青草绿树,桥下流水潺潺,凝眸远山如黛,想起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鸿儒、学子曾漫步此桥,着实令人感叹。

  在问津书院外的孔子文化广场上,一座孔子全身铜像呈站姿行教状肃立。铜像由中国著名的孔子像雕塑家姜伯玉设计,高3.3米,重达1吨,铸造历时半年,于2012年春安放于此。阳光下的孔圣长袍阔袖,腰佩宝剑,长髯垂胸,双手相抱捧于胸前,额上深深的皱纹,显影着主人公周游列国所经历的世事沧桑。

  现在看到的问津书院是参照清末《问津书院》新庙图总体空间布局重新修缮的,跟笔者十几年前初次来此探访时有了很大变化。门前的泥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混凝土广场,最明显的是仪门前的空地已被新修的院墙、照壁圈绕起来,与其后的建筑群形成整体。

  问津书院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占地6000多平米。背倚山丘植被葳蕤,白墙翘檐黑瓦木窗,门楼巍然高大,院落鳞次栉比,建筑规制宏敞,古朴庄严间渗透着一缕古老的书香气息。整个书院呈对称式布局,仪门、讲堂、正殿等主体建筑依次构筑于中轴线上,东西二庑分列左右,另建有数栋亭、斋、楼、阁,错落有致。处处方砖铺地,门户相接,走廊相连,宫墙护围。整个建筑群共有三高六矮十三幢五十余间,与清末民初重修时的规模大致相同。

  仪门一幢三间,朱红大门六扇,上有兽面铜环,中为大成门,左右为金声、玉振,另有东角门、西角门等。仪门上方的“问津书院”匾额,为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的著名书法家张翼轸于1913年书院重修时所书,匾由四块90厘米见方的青石板阳刻而成,字体端正敦实,苍劲古朴,是问津书院的珍贵遗存。东西两侧辕门分别挂“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匾额。由仪门走近讲堂,只见门楣上的“问津堂”三字引人注目。步入讲堂,东西台阶各有九级,中堂及左右连屏各立,中堂连屏八扇,朱底金缘,左右连屏各四扇,蓝底金缘。上盖缥瓦,下铺方砖,两下掖门互通,窗明几净。

  穿过宽阔的露台,后幢的大成殿庄严轩敞,供奉着孔子圣像及清代康熙、嘉庆二帝御制赐给书院的“万世师表”和“圣集大成”金字匾额,大殿主梁上所刻“同治元年复建”清晰可见。孔子圣像由黄罗幄围绕,两旁楹联为曾在问津书院任主讲的湖北黄冈人黄自芳所撰,联曰:“圣人在上,贤人在旁,恍见当年执辔时,车马风尘,早已化成南国;传道得徒,行道得舆,试观此日问津处,文章礼乐,居然教衍东山。”殿内整洁肃穆,朱红神龛、雕花供桌及陈设的礼器摆放有序。殿左悬钟,殿右架鼓,游客们三三两两,不时将点燃的香虔诚地插进阶前的大香炉里,合掌祷告。

  东西庑殿分列两边,东庑配殿有仲子、隐士二祠,硬山顶,穿斗架构。2005年6月,当地文物部门依照清咸丰年间问津书院图,对东配殿进行了修缮。仲子祠供奉的是孔子弟子仲子(子路)像,即“子路问津”的主人公,内有一副楹联颇有几分禅理:“此间哪有迷津,山水清闲,差憩车尘马足;何处得寻遗迹,宫墙美富,式瞻剑佩雄冠。”隐士祠供奉长沮、桀溺二隐士牌位。另有洁粢和奉牲二斋,分别为书院举行祭孔之礼时做饭和宰杀三牲的地方。西庑配殿的文公祠,供奉曾在此讲学授业的理学大家朱熹像,诸儒祠供奉的是与书院历次修葺、讲学有关的历代名儒、名官、乡贤牌位。朱熹晚年讲学于问津书院,垂暮之年还以诗相赠书院:“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编。”正是在一大批时代名儒的无私奉献下,才有了问津书院千百年来绵绵不绝的书香传承。

  西庑配殿另有酬庸、斋宿二馆,分别为供奉修缮书院捐主牌位及祭孔时来宾住宿之地。2015年12月12日曾举行问津书院百年修复落成暨祭孔大典,书院修葺一新,仪式盛况空前,亦算是不忘儒家先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件盛事了。

  位于书院西南部的魁星楼与文昌阁为一体建筑,中部为天井,楼阁南北并峙,分别奉帝君、魁星神像,二处分别悬挂“文光射斗”“文章司命”匾额。在问津书院特意辟出的文史展览陈列室内,陈列着“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石碑等曾散落各地的石雕、石碑、残垣断壁,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镌刻着清初湖广提学史蒋永修撰书的“重修问津书院碑记”,小楷书写的千余文字,简要记述了问津书院的历史及当时重修的盛况。一件件实物和图片,述说着问津书院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孔子南游后,山川莫可名。问津千古事,环辙至今情。”吟咏着明代诗人吴国伦游孔子山时写下的这首诗,联想到这一儒家文化圣地当年鼎盛的人文气象,孕育元、明、清三朝鄂东文人的摇篮,不禁让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留下几许幽思。

  “圣迹魏然,仰止高山如阙里;津声宛在,依稀流水即洙源。”和风习习,林荫疏影,回眸掩映在一片翠绿中的问津书院,心中不禁泛起对问津文化的追思与向往。踏访问津书院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