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读书 > 宋辽金 > 正文

宋代的官学

时间:2019-12-08 22:03     来源:学校史话     作者:樊克政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宋代初期,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大力提倡科举,广泛取士。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1126年,北宋灭亡。次年,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1279年,南宋为元军所灭。两宋共历时320年。这一时期,中国的封建学校教育在继承唐代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不仅官学教育制度更加完善,私学教育持续发展,书院制度也臻于成熟。

  宋代初期,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大力提倡科举,广泛取士。这虽对巩固封建统治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忽视了官学教育,因而并不能满足统治者对于人才的需要。另外,科举制度的推行,在士子中造成了不务实学的风气,从而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批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宋代统治者曾三次兴办官学。第一次是在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由参知政事范仲淹发起“庆历兴学”。第二次是在北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元丰(1078~1084年)间,王安石两次为相时发起“熙宁、元丰兴学”。第三次是在北宋徽宗崇宁(1102~1106年)间,蔡京为相时发起,并延续到宣和初年的“崇宁兴学”。这三次兴学虽然都未能持续下去,但对于促进宋代官学的发展及其各项制度的建立,作用还是很大的。

  宋代官学与以往朝代不同的特点主要有:第一,专科学校增多,新设了武学与画学这两个前代从未设立过的学科。第二,与以往朝代地方官学由地方长官兼管不同,宋代自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开始,陆续设置诸路学官。崇宁时,又设置诸路提举学事司,从而使官学的教育管理体制更加完备。第三,唐以前的学校一直没有固定经费。五代时,南唐虽曾为庐山国学设置学田,但当时尚未成为一种制度。宋代自乾兴元年(1022年)起,对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除直接拨给经费外,还一再颁赐学田,开始使政府为学校提供较为固定的经费成为一种制度。

  宋代的中央官学就其归属而言,有直属于国子监管辖的国子学、太学、辟雍、广文馆、四门学、武学、律学、小学等;有直属于中央有关各局管辖的算学、书学、画学、医学等;有直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宗学、诸王宫学、内小学、道学等。就性质而言,国子学、太学属于大学性质;武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属于专科学校性质;小学属于初等学校性质;宗学、诸王宫学、内小学属于贵胄学校性质;辟雍、广文馆、四门学、道学属于特殊学校性质。

  国子学

  宋代的国子学有时又称为国子监,二者名异实同。一方面,它是全国官学的最高管理机关。其掌管者,最初设置判监事2人,直讲8人,丞、主簿、书库、监官各1人。神宗元丰以后,改设祭酒1人,总管国子监与所属各学校,下设司业、丞与主簿各1人,分别掌管各项事务。另一方面,它又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起初,其入学资格规定为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后改为八品以下官员与庶民的子孙也可入学。生徒原无定额,庆历兴学时,定为200名。学习内容为儒学经典。该学长期办理不善,徒具虚名。北宋时,就有不少学生空挂学籍,久不来校。南宋后期,国子生员中滥竽充数者更为增多。

  太学

  太学是宋代中央官学的主体,在宋代中央官学中办得最有成效。该学创立于庆历四年(1044年),入学资格限于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弟和庶民中的“俊异”者。最初只收100人,后递增至200人、300人,熙宁初定额900人。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生员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刚入学的为外舍生,最初不限名额,后定额700人;外舍生经过考试,成绩达到第一、第二等的,一年可升内舍生,名额为200人;内舍生经过考试,成绩达到优、平二等的,两年可升上舍生,名额为100人;上舍生经过考试,分为三等,上舍上等者直接授以官职。以上太学生共计1000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时,增加学舍至80斋,每斋30人,太学生共增至2400人。崇宁时,有上舍生200人、内舍生600人、外舍生3000人,共计3800人。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太学生名额为300人,次年增至700人。后来,虽然曾一再增加,但因国势贫弱,远没有达到北宋的人数。

  太学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但经历过几次重要变动:起初以五经为教材;熙宁以后,学习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徽宗政和(1111~1117年)间蔡京当国时,又将黄老之学列入课程;到南宋时,又恢复以五经为教材,并在南宋末将“四书”列入课程。此外,太学生还要习射并学习诗、词、赋等。 太学的教职员很多。设有博士10人,负责分经教授并考查学生学业与对学生进行训导。另外,设有学正5人、学录5人(共同负责执行学规与对学生进行考核、训导),职事学录5人(负责与学正、学录一同执行学规),学谕20人(负责将博士所授经义传谕学生),直学4人(负责学籍管理与稽察出入)。80斋每斋还设斋长、斋谕各1人,负责管理本斋学生并考查其操行与学业。

  太学的考试包括学行考查与学业考试两个方面。学行考查是平时对学生操行与学业的考查。具体做法是:由斋长、斋谕按月登记本斋学生的操行与学业,到一季的末尾,依次送交学谕、学录、学正、博士、司业、祭酒处,逐级审核,年终统一评定高下,登记造册,作为升舍时的参考。学业考试则分为两种:一种是私试,每月举行一次;另一种是公试,每年举行一次。私试第一个月试经义,第二个月试论,第三个月试策,均由学官主持。公试初场试经义,次场试策、论。北宋时,公试由学官主持;南宋时,另外派大臣主持。

  太学对学生的管理很严。对于违反学规的学生规定了5种处理办法。其中较重的处罚是“迁斋”,更重的处罚是“下自讼斋”隔离反省,最重的处罚是用“夏楚”(体罚学生的用具)扑打,然后开除学籍。尽管如此,在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刻,太学生们还是一再冲破学规的禁锢,积极投身于爱国政治活动。如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正当金军长驱南下,直逼开封时,太学生陈东(1086~1127)等伏阙上书,要求将卖国求和的蔡京、王黼(音fǔ)、童贯、梁师成、李彦与朱勔(音miǎn)6人处死。宋朝廷迫于形势,只好将王黼贬官(后被杀),其余5人或被赐死,或被贬官流放。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当金军兵临开封城下,宋廷罢免主战派李纲时,陈东又率领太学生数百人到宫门前上书,要求重新起用李纲抗金,京师数万军民也涌向皇宫,声援陈东等人的行动。宋廷无奈,不得不将李纲复职。宋代太学生们的这种爱国行动,在中国学校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武学

  武学创立于庆历三年(1043年),设有武学教授,不久即停办。熙宁五年(1072年)重建,挑选文武官员中知兵者为教授。学生定额100人,学习期限为3年。学习内容为诸家兵法、历代用兵成败的经验教训、忠臣义士的事迹及骑射等技术。如有学生愿意学习兵阵,则酌量调拨部队供他们演习之用。元丰间,改教授为博士。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再次重建。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设博士、学谕各1人,分六斋进行教授。

  律学

  宋代律学创立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设教授4人任教。学生来源有两种:一为官吏,一为举人。但举人入学,须经两名官吏保举。刚入学者,先要作为备取生听讲一段时间;然后经考试(学习断案的,试案一道;学习律令的,试大义五道)及格,才能成为正取生。

  算学

  宋代算学设立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隶属于太史局。学生来源分为官吏与庶民两种,定额210人。教材有《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等。此外,每人还须兼学一小经或一大经。 书学 宋代书学设立于崇宁三年,隶属于翰林院书艺局。学习篆、隶、草三体,并须通晓《说文》、《字说》、《尔雅》、《博雅》、《方言》。此外,还须兼通《论语》、《孟子》。如愿兼通大经亦可。

  画学

  画学的创立年代与算学、书学相同,隶属于翰林院画图局。学生分为“士流”与“杂流”两种。学习内容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6个方面。同时,还要学习《说文》、《尔雅》、《方言》、《释名》。士流、杂流分斋居住。士流每人须兼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则须兼习小经或读律。

  医学

  宋代医学设立于宋初。最初隶属于太常寺,神宗时隶属于提举判局。崇宁间,隶属于国子监。后改隶太医局。分设方脉、针、疡三科。方脉科以《素问》、《难经》、《脉经》为大经,以《巢氏诸病源候论》、《龙树论》、《千金翼方》为小经。针科与疡科的教材则减去《脉经》而增加三部针灸经。

  宗学

  宗学设立于宋初,但废置无常。神宗时又曾设宗学,不久即废。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再置宗学。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又重建宗学于临安。宗学分为小学与大学两级,学生都是皇族、皇亲的子孙。

  诸王宫学

  诸王宫学在北宋时已设立,南宋继续设立。同宗学一样,也是大小学混合设置。宁宗时并入宗学。

  内小学

  内小学创设于南宋理宗时,专门挑选10岁以下的宗室子弟入学。

  国立小学

  该学建立于神宗元丰间,分为“就傅”与“初筮”两斋。徽宗时,在校学生近1000人,分为十斋。南宋绍兴十四年重建。

  辟雍

  宋代的辟雍又名“外学”,相当于现代大学的预科。前面提到,神宗熙宁时,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太学生员的最低一级称为“外舍生”。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朝廷命建辟雍于京城南门外,以专门容纳外舍生,太学中只留下上舍生与内舍生。各州学学生被选送到中央的,先入辟雍修业,经考试及格才能补入太学。宣和三年(1121年)废止。

  广文馆

  宋代的广文馆类似于临时性的补习学校,宋初设立。凡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与落第举人都可以入馆听讲。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生徒多达2400人。此后废置无常。

  四门学

  宋代的四门学设立于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也是为预备科举而设。凡八品以下官员与庶民的子弟均可入学。学习期限为一年。但不久就停办了。

  道学

  徽宗因受道士林灵素的影响,于政和六年(1116年)立道学。宣和二年(1120年),该学罢废。宋代的官学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