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读书 > 正文

书里书外的智慧

时间:2019-12-08 23:48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陈小娟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读书,是我们脱离蒙昧的路途,也是人类文明不断传承演化的最重要载体实现形式。

 

  中国文化传统里,读书具有某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价值。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更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成就了万世师表千古圣人的生命辉煌。在《论语·述而》中他亦坦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在那个文化群星璀璨兴起的时代,成就了中华文明“哲学突破期”的辉煌。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新时代,阅读正成为很多人“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实践,一种更高品质生活的组成部分。谈论读书,思考电子时代读书的意义价值,比以往任何时候似乎更有必要性。

  我们为什么强调读书?

  读书,是我们脱离蒙昧的路途,也是人类文明不断传承演化的最重要载体实现形式。其实那无关功利,那是人类绵延文明薪火的方式,即使没有文字也还可以口耳相传。《论语》里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问于是就有了“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分野,回归到了读书为学最深厚的原初目的。读书首先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显现形式,读书成就了人的精神性高贵品格,也是在大千世界里确立自己价值定力的最重要方式。曾国藩在京城为官时曾经写信告诫在家塾读书的诸弟,“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读书首要目的不是当作逢迎外在功利的“敲门砖”,读书关乎一个人精神成长,阅读史就是个人精神成长的历史,绘就阅读地图才能实现精神成人,一个人格完善与价值健康的社会人才算是真正完成塑型。

  读书与修身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读书过程就是一个明了事理、处身社会,实现“生物人”到“社会人”完美转型的熔炼过程。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它的核心特质之一就是“学习精神”。读书学习与环境优劣、物质丰富还是贫乏没有必然联系。越是在物质匮乏的特定环境下,读书恰似一盏暗夜里的明灯给人以精神指引,陶冶高贵精神,毕竟物质贫困不能阻挡精神的探索。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即使在梁家河也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曾经感叹:“农村知青生活可真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高度结合呀!”繁重劳动之后他也坚持长时间阅读。在低矮昏暗的窑洞里,他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了大量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以及历史著作、中外文学作品。读书拓展了生命的空间,成就了关乎未来社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也为他提供了思考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机遇。如饥似渴的阅读,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思维能力,拓展了胸襟格局。

  新时代领导者应该是学习者的典范,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应成为新时代领导者的代表符号。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全党学习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他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只有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实践中,才能超越“本领恐慌”,形成新时代建设和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因此,作为新时代领导者要尽可能广泛阅读,既要有满足岗位需要的功利性阅读,也要有社会文化载体代表者的经典性阅读;既要有明了时代发展前沿的科技知识素养,更要有个人人文价值追求实现的休闲性阅读。唯有广博阅读,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网络时代怎样读书?

  读书不仅关乎个人精神成长问题,从类的视角看,读书关乎一个民族的现代文明素质,关乎整个民族国家整体竞争实力与发展动力问题。

  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渗透率越来越高,互联网重构了知识生产的模式和传播载体,各种网生内容层出不穷,微博、微信、网络游戏、网剧、网络大电影等等成为年轻群体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各种电子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伴随着网络化阅读的发展,该怎样读书成了信息化时代中人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其实,网络社会兴起带来的信息超载,人类知识更新的时间压缩,并没有改变生命的本质和价值,经典性阅读还应该是学习型社会不变的文化主题。虽然今天人们的阅读载体和信息传播形式可以电子化,但内容还是应该寻求“经典性”,不能因为生活节奏快,生活内容丰富,就忽略精神成长必须依托的经典性阅读。虽然,打发碎片化时间可以在网络空间随意冲浪徜徉,这种工具性阅读对中国人的阅读贡献率增长有贡献,但于个人精神成长作用并不大。国家在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2017年通过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公共图书馆法》等,从制度层面保障民族厚重文化价值的传承。但这些政府性文化服务都必须着眼于依靠全民阅读生活的推动,更好地传播经典文化,塑造健康向上核心价值观,让高贵精神价值引领社会公众,真正实现新时代社会公民的价值定力。因此,全民阅读倡导的就是一种经典阅读,一种文化传承弘扬的精神重塑。

  另一方面,即使文化载体和接收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革,内容载体也数字化,但不变的是当代中国人奋斗追求的价值选择。时异事迁,但古老常新的中华文明精神和面貌还表现在新时代的中国人身上。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我们每一个个体要把热爱读书作为自己生活的内容。这一点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读书普及率,世界上有两个国家读书普及率之高值得我们学习。一个是最看重知识和学习的以色列,整个国家一个文盲也没有。犹太人有一句经典即“知识是甜的”,就连小孩子抓周庆生也会把图书抹上香甜的蜂蜜,让孩子自小就知道喜欢把书作为玩具,养成读书的习惯。另外一个国家是匈牙利,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

  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甚至是更重要的学习。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每一位中国人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考文化重建的好舞台。不由想起1969—1973年邓小平下放江西劳动,那条“小平小道”上记录了他工作、生活、思考的足迹,也留下了他许多对国家发展的思考。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里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要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带着时代发展的问题寻求更高水平的精神探求,才可以更好地助益于新时代的民族复兴大业。书里书外的智慧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