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地方 > 正文

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时间:2019-12-07 23:0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综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近年来,如何关注儿童不断引起社会各方面重视。但因为种种原因,社会、家庭、学校对儿童的关爱还无法做到最微最细,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近年来,如何关注儿童不断引起社会各方面重视。但因为种种原因,社会、家庭、学校对儿童的关爱还无法做到最微最细,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方面,不少家长忙于工作,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对孩子关爱不足;“硬件”方面,社会上的娱乐基础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

  跟陪伴时间较少形成对比的是,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的开支却在不断增加,各类艺术兴趣班受到家长的青睐。对此,专家建议,频繁报兴趣班不如多些陪伴。实际上,报班太多一方面实在太浪费钱财,另一方面是报兴趣班太多,孩子会觉得在父母的重压下,容易产生厌学。“不妨在有效的陪伴中,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以他(她)们的需求为导向,为他的成长提供支持。”

  现状▶▷

  吃饭时才能和孩子在一起

  “放学回家后就做作业,做完作业后练琴、写毛笔字,然后就要睡觉了。”“经常是爷爷奶奶陪着我”“我经常一个人玩”……

  被问到“放学后做什么”的问题时,清城区多家小学门口的小学生们给出了上述回答。

  家住在新城小市的陈先生是清远本地人,妻子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两人收入还不错。在外人看来,这是幸福的一家。但他坦言由于工作忙,自己在陪孩子方面做得很不够。

  “就吃饭的时候能碰到一起吧,儿子长那么大了,其实他心里到底想些啥,我们当爸妈的一点也不清楚。”陈先生说,他们两夫妻上班实在太忙了,很少顾及到儿子,儿子自小就习惯了。久而久之也对父母不怎么依赖,也不会主动跟父母交流,这让他们夫妇苦恼不已。

  笔者采访时了解到,无论是在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中,父母往往因为生计奔波或是工作繁忙,很少陪伴自己的孩子。受访的家长大部分坦言没有为孩子亲手做过早餐。有的说平时自己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有的说孩子不爱吃家里的早餐,情愿到外面吃;还有的家长天天担心儿子在网吧结交上不良青年,但又不知该怎么办。

  刘女士的孩子今年13岁了。她说,最近发现孩子不太爱跟父母聊心事了,家长不主动过问,孩子就不说,即使问了也是应付几句,反而愿意自己独处,对于孩子的变化。刘女士感到很困惑,甚至觉得孩子跟自己关系疏远了。

  建议▶▷

  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孩子

  “一些家长往往为了生计奔波,很少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也就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和孩子在一起。父母不知道孩子想些什么,喜欢什么,跟什么人在一起。”一位退休教师对此感触颇深。他认为,一些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后,就觉得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情,“没时间”也成为了大部分父母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跟陪伴少形成对比的是,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的开支却不断增加。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消费潜力巨大,早教及兴趣班消费超过了吃饭、衣服、玩具等日常开销,各类艺术兴趣班受到家长的青睐。调查显示,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就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专家认为,父母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多放手让孩子去成长,不要害怕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走弯路”的经历,这也是一种成长历程,当他们经历挫折时指导他们度过难关,这时候会让孩子有成就感,变得有自信,对良好性格的培养有很大的益处。“孩子是需要大人陪伴的,家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还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

  观点▶▷

  “重视亲子沟通,回归亲情”

  清远市心理学会会长张万英认为,在教育孩子时还需注意“最”文化情结和家庭教育的误区:一是盲目培养孩子特长,家长的“最”文化情结容易要求孩子表现最好,追求最好的潜意识会强迫孩子学多种特长,这样反而使孩子失去多样性发展的可能,造成“孩子苦、家长累”的尴尬局面;二是把学习成绩好当成子女表现的指针,而极少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三是拔苗助长式的成人化教育,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培养孩子。

  她认为,一是要重视亲子沟通,回归亲情,建立起“以爱为核心、以倾听为纽带、以交流为主线”的新型家庭关系;二是以表扬赏识教育为主,家长要彻底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习惯,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三是营造民主的家庭气氛,民主型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蔼,乐于和孩子交流,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专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手机固然重要,但陪伴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花大量的时间玩手机,不但会让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也会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觉得手机很好玩而去模仿父母。这样不但会冷漠了亲情,还可能将孩子引入歧途。

  家长切勿做“甩手家长”。父母跟孩子聊聊各自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样对孩子走出游戏世界至关重要,家长不要以为在外面赚钱养家,无暇顾及孩子就可以忽略不管。如果孩子身心不能够健康成长,赚再多的钱也得不偿失。

  ■知多D

  如何给孩子

  高质量的陪伴?

  1、家长应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

  当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到来时,家长应该放下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杂事,放下手机等其他一切电子设备,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一边看手机一边陪孩子。

  2、尽量陪伴方式多样化

  家长陪伴孩子的时候,不要一直坐着不动,就是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这样孩子很快就会无聊。家长应该多在网上或者书籍里学习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和孩子一起玩,提高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3、注意配合亲密的肢体语言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摆着一副长辈的严肃样。应该多和孩子说话,注意配合一些亲密的肢体语言。不管有多忙,应该抽空跟孩子谈天说地,让孩子依偎在你的怀里,说说他们心中有趣的事情。

  4、多和孩子去户外游玩

  天气阳光明媚的时候,家长应该尽量带着孩子到户外游玩或者散步。但是注意到户外以后不是放任孩子一个人玩,而是应该带着孩子一起玩,如果时间长了感觉累了,可以给孩子找到年纪相仿的玩伴一起玩游戏,加强孩子与同龄人沟通的能力。

  5、先问问孩子想做些什么

  家长陪伴孩子的时候,不要先把自己想好的规划马上实施,可以先问问孩子此刻的想法和意愿是什么。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大人的尊重和爱意,增进了感情,还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