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地方 > 正文

甘肃:多举措实施精准帮扶让农村小规模学校获新生

时间:2019-12-07 22:1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尹晓军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王嘉毅表示,甘肃将以“砸锅卖铁”办教育的决心,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激发地方的内生动力,培养一批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乡村教师,让农村孩子就近上好学,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原标题:甘肃采取按需科学布点、经费刚性保障、师资按需补充等措施精准帮扶让农村小规模学校获新生

  最近,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南七小学校长陈继明格外开心,外出打工的几位村民回来后都想约他聊一聊,要把送去县城读书的孩子转回南七小学。

  学生回流,在陈继明看来并不意外:“原来学校基础条件差,教师进不来、留不住,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家长只能无奈择校。而现在,新建的学校又漂亮,设施又全,最重要的是专业教师‘走教’,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从地图上看,陇城镇位于黄土高原边缘,甘肃东南端,是秦安县最偏远乡镇之一。农村小学布点多、班级规模小、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偏低……

  2014年,秦安县决定在陇城建立教育园区,将全镇教师集中管理,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园区统一管理后,各学校、教学点的课程都能开齐开足。同时,教师在园区内集体备课、集中教研,通过互学互帮、以老带新,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陇城教育园区校长安让金说,园区的建设和运行,让小规模学校“绝地重生”,看到了希望。

  而在黄土高原另一端的平凉市,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同样面临着学校规模小、班里孩子少、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难题。

  “除了开展复式教学外,各县区推行小班化教学,把教室一分为二,一半是学生上课区域,另一半是学生活动、娱乐区域。”平凉市教育局局长牛启寿说,针对小规模学校,平凉还实行重点项目倾斜、经费倾斜、师资倾斜等“一揽子”扶助措施。

  数据显示,从2014年春季开始,平凉市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的潮流开始逆转,2015年从县城转到农村学校就读的有1000多人,2016年回流的学生已有2000多人。

  “我们要坚决保留一批小规模学校,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确保农村学生就近上学,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在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看来,想方设法办好孩子家门口的学校,精准化的扶持政策至关重要,要让农村小规模学校因地制宜、各美其美。

  据统计,截至2015年,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点共有1.3万所,其中百人以下的中学和小学8624所。小学校均规模224人,其中农村小学校均规模120人。目前,只有一名学生的学校有219所,只有一名教师的学校有1190所。

  为此,甘肃提出按需科学布点、项目重点倾斜、条件优先升级、经费刚性保障、师资按需补充的思路,突出底部攻坚,全力确保农村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同时,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实现全省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

  甘肃提出,在项目建设、师资培训等重点领域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改造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设施,对农村地区不足100人规模的学校按百人标准核定经费。在教师补充、教师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支持农村小规模学校,并规定贫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每个月不低于500元。

  此外,甘肃推行“学生不动教师动”的模式,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采取学校联盟、学区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探索建立解决小规模学校师资短缺的长效机制。

  在学制方面,甘肃探索在一些地区实行“三六学制”“四五学制”,即农村孩子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前在家门口的村小、教学点或最近小学上学,四年级、五年级以后到中心学校或县城入学。

  王嘉毅表示,甘肃将以“砸锅卖铁”办教育的决心,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激发地方的内生动力,培养一批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乡村教师,让农村孩子就近上好学,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甘肃:多举措实施精准帮扶让农村小规模学校获新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