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大学 > 论学 > 正文

依托文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时间:2019-12-06 16: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向明康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实践探索,很好地解答了“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为我国教育方针注入了新的内涵。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在这一点上更具优势。

 

  “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实践探索,很好地解答了“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为我国教育方针注入了新的内涵。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在这一点上更具优势。

  首先,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很多课文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次,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简单地停留在识字、阅读、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是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艺术领域,使学生审美情趣在阅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让学生深刻挖掘课文思想内蕴,让文章作者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丰富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特有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之核心素养。

  在此,以人教版教材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借助这篇课文来提升核心素养的问题。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其学说的核心就是讲“仁义”、行“仁政”。其理论基础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辛辣地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是“率兽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灾星。应该说,这是一篇有思想、有感情、有价值的课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操作,才能“物尽其用”呢?

  初读课文时,不妨要求学生圈点、标注一下文中思想性和表现力强的语句,然后结合文中注释理解这些语句。例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五十步笑百步”等。

  分析语句时,着眼于文中重点语句,探析句子的含义并揣摩句子的表现手法,进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虽是梁惠王自诩,但就“于国”“尽心”的出发点,也应予以肯定。以“五十步笑百步”比拟,让梁惠王明白了他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区别。

  深层探究时,应着眼于全篇,侧重对课文内容、主旨的发掘。之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能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分组讨论。最后归纳学生的观点:

  其一,文中表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孟子生活的时代,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可以想象那时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山清水秀。可是孟子却在思考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了。“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考虑的是,如何让小鱼有更多机会逃生,让它们再生长,再繁衍;如何才能保证子孙后代有鱼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主张树木要分时节砍伐,有计划地砍伐。乱砍滥伐,树木必将减少。砍伐得当,给树木一定的生长时间,就会生生不息。

  在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时,孟子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追求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孟子的这一观点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不谋而合。

  其二,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课文中,孟子阐述了“王道”政治理想,描绘了一幅“王道之始”的图景:“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从中可见,孟子很重视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当然,这又与孟子的政治理想有关。孟子心中的理想社会,是物质丰富、“黎民不饥不寒”的社会。而要使物质富裕,就要发展生产。发展生产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

  其三,表达了较强的民本思想。课文中,孟子阐述了他的“仁政”,表达了他富民、教民的民本思想,通篇未着一个“仁”字,却淋漓尽致地折射出“仁政”和民本思想的光辉。

  文中“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总之,《寡人之于国也》是一篇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超前性和现代意义的重要篇章。教学中,应注重挖掘文中的积极因素,以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之核心素养的提升。依托文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向明康,单位: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章太炎和他的时代”学术研讨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