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大学 > 正文

大学生演舞剧《运》 青春演绎大运河文化

时间:2019-12-06 19:3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婧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一部历时两年之久、由北京物资学院大学生主演并拍摄的、讲述京杭大运河故事的舞剧《运》日前在通州首演。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就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号子”作为音乐符号,将这份“文化遗产”贯穿全剧。

 

  一部历时两年之久、由北京物资学院大学生主演并拍摄的、讲述京杭大运河故事的舞剧《运》日前在通州首演。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就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号子”作为音乐符号,将这份“文化遗产”贯穿全剧。

  提起劳动号子,鲁迅先生曾将此譬喻为中国诗歌的发蒙,他认为,这些“杭育杭育派”当之无愧地可以被称为作家、文学家,这表明先生对劳动的礼赞和对劳动者的崇敬。

  以京杭大运河为载体的运河号子,更是传唱千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通州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部剧正是以运河号子为切入点,历经“清朝末年、北平解放前夕、改革开放后、走入新世纪”四个时期,聚焦于生活在运河沿岸祖孙四代人的故事,折射出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勤劳和漕运、命运、国运、家运相互交织的历史画卷。

  《运》以一声豪迈有力的“运河号子”拉开帷幕。整部剧没有一句对话,没有一句旁白,唯一的人声就是每个章节转换时的幕间唱曲。为了这短短3分钟的幕间,青年作曲家亢竹青花了三个半月的时间。“有人建议我直接把运河号子拿过来用,但我觉得还要将运河号子融入自己的理解才行。”亢竹青从一本讲通州文化的书中找到运河号子的乐谱,她一个一个乐谱听,无论是出仓号、摇橹号、绞关号,哪怕有能表达剧情情感的几个音,她都提取出来,重新组合再创作,同时融入京韵大鼓和太平鼓等其他“京味儿”元素,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曲目,被同事戏称为“亢式号子”。为了排好这部剧,物资学院的演员学生还曾经拜访船工号子的传承人赵庆福的儿子赵义强。

  这群舞者绝大多数来自北京物资学院非舞蹈专业的学生。舞剧总导演帅晓军告诉北青报记者,指导这群非“科班”出身的大学生,的确下了一番功夫。光是练习“把手放在什么位置,头偏到什么角度”这些基本的动作,就花费了很长时间。

  演员大学生金建成是物资学院大四的学生。这个非舞蹈专业的“95”后,直到穿上船工的衣服,在台上像船工一样传递麻袋时,才真正了解了劳动号子的内涵。“腰完全扎下去,腿弯到90度以下。”金建成说,跟随着背景音乐“嘿呦、嘿呦”的号子声,他们有节奏地传起了“麻袋”。纵然他们手中的麻袋和枕头一样轻,一幕下来,也搬出了一身汗,这让他深刻意识到劳动号子的必要性:“不仅能让大家动作一致,还能鼓劲”。

  主演王欣玥是这群大学生中,为数不多的学过舞蹈的演员。她扮演在解放前夕给乡亲们送信的女大学生的角色。整个舞蹈需要她节奏快且有力度,但她从小学的是古典舞,一直找不到感觉,直到村民们为解放军搭浮桥、铿锵有力的号子再次响起,王欣玥深受感染,终于找到了舞蹈的“发力点”,用动作和神情准确传达了内心的迫切和喜悦。文/本报记者 刘婧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对话

  “运河号子”是京杭运河永久的符号

  对话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第四代传承人赵义强

  为了排好这部剧,物资学院的演员学生还曾经拜访船工号子的传承人赵庆福的儿子赵义强。日前,赵义强也饶有兴趣地接受了北青报记者的采访,分享了“运河号子”的文化内涵。

  北青报:运河号子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赵义强:运河号子也是“劳动号子”的一种,行船之时,每当有打篷、拉纤、摇橹、撑篙、闯滩等各种需要船工们集体协作的劳动项目,运河号子声便响彻云霄。运河靠岸而居的人们称之为“十万八千嚎天鬼”。号子作为船工们劳逸结合的工具,从一开始的口号逐渐发展成为歌曲,比如“嗨呀哈嗨!栽下膀子探下腰,背紧纤绳放平脚,拉一程来又一程噢。”

  北青报:运河号子有哪些地域特色呢?

  赵义强:在这南腔北调之中,夹杂着具有北京特色的船工号子。这些号子是由通州的船工们受南方漕运船工的影响而创作,具有南方民歌音调,却也有北京典型的儿话音。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的独有风格可以概括为:水稳号不急,词带着通州味,北曲含南腔,闲号儿独一份。

  我认为“运河号子”是京杭运河经久不衰的符号。虽然漕运没了,但运河号子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大学生演舞剧《运》 青春演绎大运河文化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