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大学 > 正文

“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战状态

时间:2019-12-06 19: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高靓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刚刚跨入2017年,“双一流”建设就发出了动工信号。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1月13日举行的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认,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将在2017年全面启动。

 

  如果以文件、会议和发言中出现的频次为标准,让中国高等教育界选定一个2017年度词汇,这个词一定是“双一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第三次体现国家意志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

  从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经过长达两年的酝酿讨论,终于在2017年进入实操阶段。政策动了“真格的”,带来哪些影响、变化,让我们回望过去的这一年。

  强力推进,从谋划到实战

  刚刚跨入2017年,“双一流”建设就发出了动工信号。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1月13日举行的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认,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将在2017年全面启动。

  短短12天后,1月25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此时,距离中国人最看重的“过年”,还有两天。“寒假加上春节,本来这是高校最轻松的时候,选在此时发布重磅消息,必有深意。”众说纷纭中,有人将这种深意解读为政府强力推进的决心。

  在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上,这份七章二十九条的《实施办法》自然成为众多来自高教领域的代表委员问政建言的焦点。对于文件已作出具体规定的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等,高校的书记校长或学科带头人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急切地想促进政策继续向前——“世界一流的标准是什么?”“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衡量?”“如何避免高校之间的无序竞争?”

  高等教育的改革,需由高校内部发力,但同时,改善外部环境的努力也从未停止。

  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但是“挖人”捷径行不通。2017年1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明确“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不得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头衔’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7月31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出《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在薪酬、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

  “双一流”政策强调扶优扶强扶特,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要跟上。3月,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高校进一步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落点明确指向“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势在必行。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出《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涉及学科专业、编制、岗位、进人用人、职称、薪酬、经费、资产管理等诸多方面。例如,“职称评审权下放到高校”,标志着完全取消了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教授和副教授职称评审权的审批。

  这些并不以“双一流”命名的政策,为“双一流”顺利启动保驾护航。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