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校 > 大学 > 正文

用好生活费不失为理财教育起点

时间:2019-12-06 16:4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朱四倍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12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40.8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29.44%的受访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500—2000元。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12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40.8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29.44%的受访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500—2000元。每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的占19.84%,不足1000元的占9.84%。此外,超七成受访大学生都曾经历过“生活费不够用”的窘境。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消费行为。多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自主权,消费状况折射着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大学生嫌1200元生活费太少而抱怨母亲”作为真实的存在,给人以唏嘘的感觉。而“一没有钱才想起父母电话号码”的调侃,更让不少大学生无地自容。大学生生活费多少是合适的?这恐怕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用科学的理财观审视之,还是能看出不少问题。

  其实,本则新闻中提到的不少例子并不极端。相反,那些进入公众视野如裸贷、贷款炒股等现象,无不表明大学生理财意识的薄弱。进一步观察可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可以区分为生活消费、关系消费、偏好消费和表现消费,所谓的生活费不够用,并不是说吃饭成了问题,而是关系消费、表现消费的非理性支出过多过大。正如新闻中所说,大学生开始养猫,学着人情消费维护关系,恰恰是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生活费用入不敷出。

  大学生消费的理由花样频出,获奖、评优、入党、提干、生日、考试过级都可以成为“潇洒”一次的借口,给不少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了压力。可以说,大学生的生理虽然日趋成熟,但心理明显不成熟,加上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缺少独立生活习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能有计划地进行开支,消费的盲目性必然产生。从本质上说,就是不匹配年龄段的畸形消费,造成了生活费的捉襟见肘。这也证明了理财教育的缺位和理财意识的贫乏。

  有关调查显示,对于在学校开支有明确计划的大学生只有6.4%。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用钱没有计划,控制不了自己的花钱习惯,每月收支不平衡,该节余的钱,不知不觉流失了,甚至有的学生钱花到了哪里都不清楚,只知道向家里要。而现实告诉我们,八成以上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完全由家庭供给,靠个人打工和通过奖、助、贷学金等方式维持学业的只是少数。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必须早日纳入教育活动中。

  在发达国家,理财教育已经融入了国民教育的方方面面,有一整套值得我们借鉴的模式。如在美国,理财教育是依据个体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授理财知识,并且培养个体的劳动意识,灌输劳动创造财富的常识。因此,我们应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引导其树立理性消费的意识和“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不铺张浪费,提倡消费与家庭经济状况相适应;既要进行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强化对金钱的正确理解,又要加强对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加强消费观念的引领。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把理财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训;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理财意识,引导大学生消费合理、开源节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这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消费方式是共同的期盼,从用好生活费开启理财教育不失为好选择。用好生活费不失为理财教育起点

  (作者朱四倍,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海外古籍文献的收藏、研究及整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